[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返回上一页

村民富了生活“甜”了

发文日期: 2021-07-12
新疆工程学院驻和田市吉亚乡库塔孜买里村“访惠聚”工作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做好群众工作为抓手,真心为村民着想,真情为村民造福,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和开展文化建设,让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书记,我涨工资了,现在每个月能拿到6000多块钱了。”和田市吉亚乡库塔孜买里村村民麦提如则·艾力高兴地对村第一书记黄平说。

近年来,新疆工程学院驻和田市吉亚乡库塔孜买里村“访惠聚”工作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做好群众工作为抓手,真心为村民着想,真情为村民造福,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和开展文化建设,让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4年年初,麦提如则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297元。在走访入户中,黄平了解到麦提如则有挖掘机驾驶证,想推荐他去公司务工,却被他婉拒了。

“那时候我觉得打零工、种地挺好的,去公司嘛,不自由,所以我不太想去。”麦提如则不好意思地说。

原本想,给麦提如则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增加收入,他们一家人应该很高兴,出人意料的是竟被一口回绝了,这让黄平很是意外。当时,村里像麦提如则这样的村民还不在少数,这让黄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时不少村民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必须坚决革除村民思想‘顽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转变思想。”黄平说。

针对现状,工作队确定了“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就业为主,精准施策”的脱贫思路,动员“每家至少一人就业,一户多人就业”。通过宣传、引导、帮扶等措施,越来越多的村民踏上了就业路。

“针对有技术、有劳动力的村民,采取疆内外输出就业;不能离开家的,安排一部分人到我们的扶贫车间、火腿肠厂等地就近就业;对弱劳动力和残疾人员,我们灵活运用公益岗以及后盾单位提供的岗位帮助解决就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让村民就业、收入有保障。”工作队副队长艾尔肯·艾海提介绍说。

就业稳得住,“饭碗”端得牢。这两年,库塔孜买里村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监测机制,每月结合就业分析报告,形成“一户多策、一人一策”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做到全方位动态监管。确保就业人员有稳定的就业岗位,获得稳定的、更高的工资收入。如今,库塔孜买里村已实现就业人口的全覆盖,就业率达100%,全村于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工作队以“文化润疆”为载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民族团结百米葡萄长廊,搭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活动阵地;利用村委会后的空地,建造集教育、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感恩广场;美化亮化村中道路和居民小巷;建设开放式乡村书屋。打造系列文化景点,辅之以道路两侧大量种植景观树木;通过一系列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库塔孜买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村越来越美了,路宽了,有路灯了,还建了文化长廊和小广场,我们现在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古海尔·吐尔逊开心地说。

村民在文化滋养中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如今,库塔孜买里村成为滋养人心、凝聚人心、培育文明乡风的幸福村。

和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