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返回上一页

訾桂信

发文日期: 2020-10-18
訾桂信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一个农民家庭,2004年退伍后来到皮山县,拿出自己退伍后的所有积蓄,建成了皮山县第一个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接着,他又注册了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訾桂信。

今年56岁的訾桂信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一个农民家庭,2004年退伍后来到皮山县。16年里,訾桂信始终把当地农牧民当成兄弟姐妹,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干给农民看——打开脱贫新局面

初到皮山县,訾桂信被壮观的大漠风情陶醉,也被当地百姓贫穷的生活触动。那一刻,訾桂信便下定决心留在皮山县,从建大棚,发展设施农业开始。

建大棚是个精细活儿,搞不好,菜苗儿都可能被冻死。招录的新工人,大多是当地少数民族农牧民。语言不通,訾桂信就手把手地教。

訾桂信说,落后的观念是制约经济发展、阻碍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农牧民看。2006年,在皮山县委和政府的支持下,訾桂信拿出自己退伍后的所有积蓄,建成了皮山县第一个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推广。接着,他又注册了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我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走上勤劳致富之路。”訾桂信说。

带着农民干——拓宽增收致富路

在皮山县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饲草车间里,员工阿卜力米提 · 努日正忙着粉碎饲草料,“多亏了訾总经理,让我成为产业工人,每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

“开办公司,发展产业,就是要带动更多人增收。”訾桂信说。

訾桂信从解决农牧民缺经验、少技术问题入手,定期邀请农业、畜牧专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开展种植、养殖技术人员经验交流会,让种植、养殖人员相互取经;建设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农业科技服务队,下乡开展巡回技术指导。16年来,訾桂信依托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基地举办各类科普讲座230多场次,培训近5万人次。农业科技服务队走遍了皮山所有乡村,宣传服务对象达30余万人次。

为避免农牧民盲目引种造成经济损失,訾桂信用3年时间,选育种植了品质优良的白山药,获新疆名牌产品。注册的“黑小子”商标也获得新疆著名商标,仅山药推广种植一项,当年全县人均增收300多元。

从传统种植、养殖到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再到示范带动农牧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訾桂信意识到,要想帮助农牧民脱贫,发展产业是最好的载体。为吸纳更多农牧民就近就业,訾桂信先后投资建起了良种羊繁育基地、家禽繁育中心、蔬菜种植基地,累计辐射带动2万余人增收。

领着农民赚——让农牧民成产业工人

这几天,訾桂信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合作共同建设的扶贫产业园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主要以仓储、加工、包装、销售为主,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訾桂信说。

萌生建扶贫产业园的想法,还得从皮山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和佳新村说起。

訾桂信是和佳新村成立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訾桂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依托方圆绿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品牌和产业,统一流转易地搬迁农牧民的土地、羊圈、大棚,建成种养加一体的生产基地,大面积推广特色种植和多胎羊养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通过精深加工,吸纳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劳动,解决就业难题。

“把基地建成工厂,把棚圈建成车间,让农牧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由零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转变,单一务农收入向‘年底分红+个人务工收入+绩效奖励’多重增收转变。”訾桂信说。目前,有304名群众在基地就业,直接带动1117人脱贫。

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