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人物 > 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返回上一页

尤卫彬

发文日期: 2021-04-16
​他17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掌握扶贫工作的难点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他长期扎根基层、常年走村入户,带领同事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经常吃在车里、睡在单位。他被称为皮山县脱贫攻坚的“活地图”,为皮山县科学决策、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为形成有效的工作措施建言献策,为全县顺利脱贫“摘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他就是皮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主任尤卫彬。

他17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掌握扶贫工作的难点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他长期扎根基层、常年走村入户,带领同事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经常吃在车里、睡在单位。他被称为皮山县脱贫攻坚的“活地图”,为皮山县科学决策、高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精准的参考数据,为形成有效的工作措施建言献策,为全县顺利脱贫“摘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他就是皮山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副书记、主任尤卫彬。

脱贫攻坚的“好参谋”

作为县扶贫办主任,每次上级作出新的部署、安排新的工作任务,尤卫彬都会深入思考、反复研究、精心落实。“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全力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提供准确的依据,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尤卫彬说。近5年来,尤卫彬先后带领办公室干部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起草各类文件、方案30余份,撰写各类调研材料20余篇,组织行业部门、乡村两级规划、落实扶贫项目近500个,落实扶贫资金54.6亿元,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

增收致富的“助推器”

在贯彻落实“抓两业、促脱贫”工作中,尤卫彬坚持因地制宜,指导乡村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乔达乡栏杆村58岁的村民布买热姆家只有2亩多核桃树,还养了1头奶牛,以前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卖牛奶,学会了种植拱棚香菇以后,头一茬她就尝到了“甜头”。“以前我不会种香菇,看到其他村民在林果下建拱棚种香菇,收入很不错,我也在核桃树下的空地建了1座拱棚,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我的第一茬香菇就卖了4000元,真是太高兴了!”布买热姆兴奋地说。乔达乡为让农户从林下获得更大效益,鼓励推广林下种植、养殖。通过在核桃树下建拱棚种植香菇,每个拱棚平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目前已初显经济效益,因市场需求较大,农民种植热情高涨。

全县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带动1.8万余户农牧民受益,年人均增收2000元。同时,帮助基层强化就业扶贫力度,积极为老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强化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81万人,合格后实现就业1.66万人,就业率92.05%。与有关部门一道探索落实“托老、托幼、托地、托畜”四托模式,着力解决群众现实困难。2020年以来,累计实现就业10.5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4.06万人次。同时,尤卫彬还会同有关行业、部门,用好用足就近就地就业政策,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为贫困家庭6025人解决了就业岗位。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709元增加到9545元,年均增幅达10.5%,脱贫质量显著提升。

扶贫帮困的“精准仪”

尤卫彬跑遍了全县172个行政村,600多个村民小组,组织县乡村三级扶贫专干队伍,对11万贫困对象逐户逐人一一复核,2017年以来,实现了全面精准帮扶。2018、2019年,他紧盯“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坚持一户一户查漏洞、补短板、定措施,摸排出短板漏项累计5450余条,探索出“紧盯收入、一月一评、四色预警、五补跟进”帮扶机制。通过落实一系列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举措,全县15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30825户11830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扶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与贫困户‘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入百家门,才能知百家情。”尤卫彬说。

脱贫攻坚的“孺子牛”

“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办作为脱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根据全县特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发展好扶贫产业,时刻掌握贫困群众享受的扶贫项目、家庭产业等情况,动态调整跟进帮扶措施,这需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尤卫彬说。作为一名党员,尤卫彬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一心扑在工作上。近10年来,他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探过一次亲。2个孩子分别做手术,他没有陪伴孩子一天,只是匆匆看望之后就回到工作岗位上。工作太忙,他就把孩子送到年迈的岳母家。单位与家虽近在咫尺,他却长住在办公室,把单位当成了家。现在,尤卫彬依然忙碌在基层一线,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迈着坚定的步伐。

和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