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生态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大工程 > 生态领域重大工程项目
返回上一页

和田地区三北防护林建设40年典型材料

发文日期: 2017-08-10
和田地区通过“三北”工程建设、混农林业的推广及防沙治沙、保护绿洲、 农田、村镇的造林工程,改善了绿洲内环境质量。

一、基本情况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 24.81 万平方公 里,其中山地占 33.3%,沙漠戈壁占 63%,绿洲仅占 3.7%,且被沙漠 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 300 多块,边境线 210 公里。全地区辖 7 县 1 市,91 个乡镇、1386 个行政村,13 个街道办事处、116 个社区。和田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 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 147 天以上,月均降尘 117.6 吨/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河 流 36 条,年径流量 74 亿立方米。河流季节反差极大,夏季洪涝,秋冬严重干旱,春季极为缺水,4—5 月来水量仅占全年的 7%。截止到 2016 年底,全地区林地保存面积达 1910.35 万亩,其中:人工林 537.14 万亩、天然林 1373.21 万亩,森林覆盖率 1.65%,绿洲森林覆盖率达 30%以上。

二、生态环境历史和现状对比分析

 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且连生存都很困难,沙漠化始终威胁着和田绿洲。建国前和田县曾是“微风沙扑面,大风不见天”的地方,呈现人缺粮、畜缺草、地缺肥的景象。各族人民群众从饱受的一次次的风沙灾难中 深刻认识到:不治沙则地不保、粮不稳,不建生态则地难存、富难致。 生态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事关安身立命的久远大事。1978 年国务院批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地区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按照“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划,迅速在全地区掀起了“一 期、二期、三期”建设高潮,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的防护林建设攻坚战。“三北”防护林建设 40 年来累计完成工程建设540.67 万亩,其中: 人工造林294.55 万亩,封沙育林 246.12 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 工程一、二、三期工程共完成造林318.73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50.52 万亩,包括用材林9.87 万亩,防护林44.62 万亩,经济林54.93 万亩, 薪炭林31.26 万亩,特用林9.84 万亩,封沙育林育草168.21 万亩; “三北”四期完成158.02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82.19 万亩,包括用 材林1.01 万亩,防护林22.2 万亩,经济林56.8 万亩,薪炭林2.17 万亩,特用林135 亩,封沙育林育草69.72万亩;“三北五期”工程 实施以来,共完成建设任务70.74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61.84 万亩, 封沙育林育草8.19 万亩。 通过“三北”工程建设、混农林业的推广及防沙治沙、保护绿洲、 农田、村镇的造林工程,改善了绿洲内环境质量。在防护林的庇护下 的绿洲农田比绿洲边缘 2 米高处的风速降低30—52%,在春季可使 0 —20 厘米土层内平均地温提高 2.6—4.3 摄氏度,空气的相对湿度分别提高 7.3—12.3%和 15.7-19.8%。蒸发量减少14%。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促进了人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提高。“三北”建设提高了森林的覆盖率,降低了沙暴天数,净化了空气,改变了局部地区的生态脆弱局 2面。和田“三北”建设,在农田内部推广“窄林带、小网络”,“林 随渠走”、“两林夹一渠”,“机耕道一侧架设葡萄长廊”,“副林带间向阳面一侧配置经济林树种”等混农模式,农网化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绿洲区域性气候,除良种、肥料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等农业增产因素外,林业对农业的生态保护增产效益达 12—13%,据统计,2016 年同 1978 年比较,种植面积虽减少10%,但粮食总产增长6.5 倍,棉花总产增长8.32 倍,油料总产增长8.0 倍。牲畜年存栏头数增长3.11 倍,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20 多倍。同时,绿洲面积的增加,为劳动力 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三、三北工程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终坚持“以水定地、以水定林、因 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原则,坚持水资源条件与三北防护 林工程布局相适应,坚持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三北防护林工程相协调, 优先治理沙化扩展速度快、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的区域,把三北防 护林工程与防沙治沙有机结合,采取“封、造、管”、“乔、灌、草”、 “点、网、片”相结合,通过分期、分块、逐年逐项稳步推进,最终 构建完整的防沙治沙防护体系,使绿洲外围形成固沙、阻沙、阻风格 局,绿洲内部实现生产、生态、宜居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政策激励,机制创新。和田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坚持靠政策激励,强化利益驱动,完善政策和体制创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提高工程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原则,制定税费优惠,土地使用, 人才引进政策,保护治理者合法权益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建设 3周期长、规模大、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矛盾,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谁造谁有,谁开发谁受益”的政策。二是引入市场调节机制,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大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用材林的比重 ,推广“林粮间作,农林结合”种植模式,科学管理,用经济效益带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完善投资机制,采取自筹、内挖、外引、上争等多种筹资渠道,加大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做到统筹安排,相对集中,专款专用,滚动开发, 保证资金投向准,投放高。四是做到建、管、护相结合,集体管理与 农户管理相结合。建立了“人”与“地”挂钩、“造”与“管”并重、 “投”与“收”相联的运行机制。 

(三)因地制宜,良种壮苗。和田地区确立了“林业立区、生态强区”的发展目标,坚持做到因害设防、因风设防、因沙设防、因地 制宜;先易后难,由近及远;良种壮苗,确保成林;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农则农。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行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以防风固沙为主。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配置林种树种。实现农、林、牧、副相结合的林业发展新格局。在造林过程中,一是坚持高标准,大规模和高效益。坚持用良种壮苗造林,不是良种不育苗,不是壮苗不造林,宁要高效益一分,不要低效 益一亩。把沙丘当作耕地种, 把林木当作庄稼管。二是坚持把科学性、 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融为一体,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止大面 积发生森林病虫害。三是长中短效益结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行政决策与专家论证相结合,使规划操作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和4田地区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必须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减少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工程建设经历了由单一治理到综合开发,从生态建设型转向生态经济复合型的开发过程,从根本上解决沙进人退的现象。在绿洲前沿沙区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配套,林农复合经营”的建设模式,整体推进,通过“抓典型,促全面”的发展原则,使和三北防护林工程逐步发挥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和田地区的生态环境。 

(五)围绕效益,优化布局。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与加快沙区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群众收入,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充分挖掘沙区土地和光热资源,大力种植红柳、红枣、葡萄等防沙治沙先锋树种。种植红柳接种大芸,利用大芸增收,提高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沙产业开发,推动沙区各类资本运作,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多渠道,多形式争取合作项目,全面提高和田地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的科技水平、管 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水平。

 (六)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和田地区沙化土地面积 13.25 万平 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63%,和田人不断探索将沙源变成资源,在治沙理念上实现转变与突破,“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变治为用”,为有效弱化人沙矛盾、遵循规律、顺势而为,积极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 养殖业及以沙为原料的新型建材和沙区旅游业,有效缓解人口增加与 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实现了“治沙增绿、生态宜居、就业增收”的 目标。

四、三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5和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被世界认可, 1989 年和田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 500 佳”,2001 年 6 月,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和田“自治区绿化先进单位”,2001 年 9 月,国家林业局授予和田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2 年 3 月,“和阗 牌”薄皮核桃荣获全国首届名、特、优经济林博览会参展产品,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果品。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 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和田,江泽民称和田千里葡萄长廊为 “天下奇观”,如今的和田瓜果飘香,绿色满园,1260 公里葡萄长廊令国内外人士赞不绝口,一行行整齐的白杨树夹道成荫, 一片片核桃基地如新建的核桃森林公园,林果总产量 66.99 万吨,林果总产值达到61.9 亿元;核桃总产量达16.8 万吨,产值32.64 亿元; 红枣总产量15.47 万吨,产值16.99 亿元,2016 年底全地区农民林果 业人均纯收入2052.81 元,占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32%,特色林果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拉动广大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支柱产业。和田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历经多年艰苦卓绝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彻底改变了和田历史的发展进程,大幅度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和田地方经济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五、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存在的主困难和问题:和田地区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依旧使沙化程度加剧。近几年来,通过造林绿化,绿洲内部小气候得到改善,但大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一是恶劣的生态条件,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地区现有沙化土地面积 13.52 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小而分散,人均占有资源要素少,人口、经济与生态承载力矛盾突出,三北工程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果农间作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产业协调发展。当前林(果) 粮间作达 84.33%,林粮需水需肥规律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防治时期不同,林粮间作矛盾日益凸显。 三是低产低效林面积较大,林果综合效益亟待提升。全地区现有低产低效林 160 余万亩,存在亩株数过多、株行距过小、林下通风透光差、结果部位外移、病虫害多发、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林果提质增效。 四是林业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不高,转型升级能力较弱。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等滞后,林业产品高效利用以及高附加值潜力挖掘水平不高,影响林业扶贫贡献率提升。 五是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乏力,服务扶贫能力水平较低。全地区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少,现有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且不能做到专职专用, 制约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是林业专业组织运行困难,社会化服务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 地区通过抓落实、抓服务、抓培训等措施组建了 1000 多人的林果技术服务队,但由于劳务报酬低、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造成队伍不稳定, 服务能力低下。

 (二)下一步的对策建议:和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生态环境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变,加快林业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仍然任重而道远,还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灾害性气候,尤其是风沙危害继续呈上升趋势, 沙漠化、盐碱化形势严峻,仍然呈现着小环境改善,大环境恶化的局面。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不是可快可慢的事,而是事关和田各族群众安身立命、扩大生存空间的久远大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长期以来,国家三北防护局和自治区林业厅给予了和田三北防护林建设极 大的支持和无私帮助,和田各族人民群众最真诚的感谢! 对策: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遵循生态优先、高效节水、综合治 理、协调发展、兼顾效益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 

建议:

一是建议对和田林业建设实行差别化政策,将人工造林补 助标准提高到 1000 元/亩以上,加大林业工程的支持力度。

二是和田防沙治沙、保护环境任务十分艰巨,仍需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议对和田地区在封禁封育上给予特殊政策。

和田地区林草局